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繁荣,多家车企在销量上取得了显著增长。比亚迪、零跑、深蓝等品牌更是刷新了月销量纪录,乘联会预计8月的新能源渗透率将超过50%。这一趋势在成都车展上也得到了体现,尽管车展以促销为主,但多家车企仍选择在此首发重磅新能源车,如比亚迪夏和岚图知音等。
新能源车的普及已成大势所趋,然而,仍有一部分自称“燃油党”的消费者因电池安全问题对新能源车持保留态度。自2009年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来,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自燃事件时有发生,且燃烧速度极快,给车上人员留下的逃生时间非常有限。
不过,经过15年的发展,新能源车企的电池技术已经进行了多代更新,国标对电池安全的标准也在逐步提升。特别是针对热失控和热扩散的测试要求,已经从“及时报警”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
我国在2020年发布了首批三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专门针对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该标准删除了电池单体针刺试验,仅作为单体热失控的触发条件,同时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为了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工信部在今年5月发布了GB 38031的征求意见稿,其中进一步加严了对动力电池热扩散的测试要求。电池热失控试验通过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制造商采用三种触发方法后均未触发电池热失控;二是如果有一种触发方式出现热失控,但能够在热失控发生后的五分钟内报警,且未发生“起火、爆炸”或“烟气进入乘客舱”的任意情况。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头羊,在电池品质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2020年初,比亚迪公布的电池针刺试验引发行业热议,其刀片电池在被钢针穿刺后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为30℃-60℃,相比之下,被针刺后的三元锂电池却出现剧烈燃烧。这一试验不仅快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也进一步巩固了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比亚迪刀片电池针刺试验的目的是让电池短路,以便观察电池的热失控情况,从而制定更好的安全防护策略。据了解,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针刺试验能展现出较好的对外扩散的控制能力,主要得益于电池单体本身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电芯间高吸热材料的加成。
除了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电芯间的高吸热材料是比亚迪降低动力电池包产生热扩散的关键之一。高吸热材料加入之后,电芯间的吸热能力大幅提升,甚至有可能解决多个电池热失控以及极端工况下多节电池被破坏导致的热扩散问题。
总的来说,当“不起火、不爆炸”的电池成为标准时,电池领域可能会掀起一波技术革命,而比亚迪则早已达到新的标准。可以预见,比亚迪还将持续在电池安全领域投入,未来的电池产品还能达到更高的技术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的实施预计将在今年9月审查,10月报批。然而,目前仍有22%的企业并未具备“不起火、不爆炸”的电池技术储备,新国标一旦确定实施时间,这些企业的“淘汰倒计时”也将随之确定。
电池安全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即便车企现在逐步实现了“不起火、不爆炸”的动力电池,但动力电池还称不上“完美”,比如续航不扎实、性能和充电速度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等问题仍然较为普遍。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从比亚迪等企业的技术发展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动力电池,在安全性、性能输出、充电速度等各个方面,都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车# #电池安全# #比亚迪# #新国标# #动力电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