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4日消息,近日,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摩根大通的一连串举动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据报道,摩根大通近期大规模抛售了其在港股市场的持仓,金额之大令人咋舌。仅上周一周时间内,就抛售了超过1.1万亿港元的港股,导致其持有的港股市值大幅下跌,排名从之前的第四位一路下滑至第16位。
这一举动无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摩根大通在港股市场的持仓量在短短数月内从过去的2万多亿港元锐减至不足2000亿港元。这一出人意料的抛售行为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和热烈讨论。众多分析人士认为,摩根大通此举实际上是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据ITBEAR了解,港股市场虽然独立运作,但其股票大多来自内地企业,且近年来港股与A股的走势高度一致。因此,摩根大通此次大规模抛售港股,实际上也反映出它对整个中国股市前景的严重担忧。
自6月份开始,A股市场就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月月下跌。即便到了8月下旬,上证指数仍在2800点上下徘徊,大有继续下探的趋势。除了银行等个别权重股外,绝大多数个股已经跌破了年初大盘2600点的低位,这无疑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发展正遭遇重重阻力。
今年上半年,尽管中国的外贸形势创下了历史最佳水平,但GDP增速仍然徘徊在5%左右,远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第二季度,GDP增速更是直接跌破5%关口,仅为4.7%,与一季度的5.3%相比明显下滑。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说明当前中国经济的内在发展动力并不强劲,前景堪忧。
而接下来,随着欧洲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起贸易战,以及特朗普可能再次上台并升级对华贸易战,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家经验丰富的国际投行,摩根大通显然看穿了这一点,因此选择了提前抛售在华的大部分股票仓位以规避风险。这一举动无疑为中国经济前景敲响了警钟。
当然,摩根大通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并不一定就是“灵丹妙药”。但从其两次大规模抛售港股的行动来看,其或多或少是在对中国经济发出一种“警示信号”。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是否应该打消对A股的信心呢?显然也不应该。尽管前景存在阴霾,但只要国家政策得力,经济发展总有一线生机。
古人云:“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对A股仍需怀揣一份积极向上的信心和期待。同时也要坦诚地认识到风险和不足,审慎理性地看待眼前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动荡的资本市场中从容应对种种风浪,最终获得稳健的回报。
摩根大通的“预警”行为也给了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它的判断而盲目跟风,但也不能将其行为归咎于一厢情愿的偏执。相反,我们应该审视它抛售的深层原因,并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冷静看待中国经济乃至资本市场的前景。
回顾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际表现,自2010年前后,伴随着诸多发达国家陷入金融危机的阴霾,中国经济一度被视为世界经济的“最后压舱石”。然而,就在世人对中国寄予厚望之时,它的GDP增速却出现了持续的下滑趋势,由8%多一路下探至如今的5%左右。
这样的下滑态势固然与外部环境的恶化有着一定关系,但更多的则应归咎于内部发展动力的不足。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越发依赖于政府投资这一政策拉动,而民间投资的力量却明显不足。过度依赖政府力量的发展模式终将难以为继。再加上地方债务高企、楼市遇冷等诸多困扰,中国经济的确已陷入了一种发展瓶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