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马王堆汉墓考古往事:有人尝过墓室陶罐里的杨梅

   时间:2024-08-23 12:15:56 来源:极目新闻作者:江紫萱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1972~1974年,马王堆汉墓先后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经过半个世纪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共整理出26937件文物。

作为20世纪中国最为轰动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马王堆汉墓的名气不亚于秦始皇陵兵马俑。几乎人人都知道那具千年未腐的女尸和那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

但如果说起半个世纪前具体发掘的种种细节,或许就不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内容了。

重不足一两的素纱单衣

曾任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的资深考古人傅举有,当年参与了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的发掘工作,在他的《马王堆汉墓》一书中,回忆了许多有关那场“世纪发现”的往事。那些故事放到今天来重温,仍令人啧啧称奇,感慨不已。

傅举有(图据国家文物局官网)

长沙市东郊,有一座方圆半里的小山,山上有两座高近20米的大土堆,当地人称它为“马王堆”。据清代光绪年间的《长沙县志》记载,这两座大土堆当时被认为可能是“五代楚王马殷疑冢”。

疑冢就是假坟,专门用来迷惑盗墓贼的。五代时期,楚国国王马殷(852~930)怕自己死后坟墓被盗,故意建造了许多假坟,因此后人认为这两个大土堆也是其中的一组。

而宋代的记载则有“双女冢”一说,认为其中葬的是汉景帝的妃子唐姬和程姬。唐姬是长沙王刘发的生母,景帝去世后,她来到长沙和儿子一同生活,死后也葬在这里。

早在1952年,考古学家夏鼐就曾带领一支考古队,来到长沙对马王堆进行过实地勘察,初步确定这是一处汉代墓葬群。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还曾将其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那块保护标志在1960年代不知所终,人们也忘记了这里是文物保护地。

1970年,工人在建设医院地下病房时,发现了像“糯米糍粑”一样的白膏泥,用钢钎一捅,便有一股强劲的气流喷出,有抽烟的人好奇地用火去点,立刻燃起了蓝色的火苗。

这件奇事在长沙传开三天后,湖南省博物馆(今湖南博物院)才得知消息,立刻派人直奔现场。当时,几个早年以盗墓为生的老人说,这是遇到极为罕见的“火洞子”了。

马王堆一号墓发掘现场(图据《马王堆汉墓》)

“火洞子”里的可燃气体是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沼气,以甲烷为主要成分。充满了沼气的墓,里面的随葬品都保存得很好,但一旦遇到火种就十分危险。据《汉书·外戚传》记载:王莽曾发掘过汉哀帝母亲丁姬的墓,刚打开墓室就着了火,火焰高达四五丈,把墓中随葬物品烧得一干二净。

万幸,马王堆一号墓只是被钢钎捅了一个小孔,火没有烧到里面去。

但开始正式发掘后不久,人们就失望地发现:有盗洞,且不止一个,而是三个。其中两个是方形,一个是圆形。考古老技工说,方形的是近代盗洞,圆形的是古代盗洞。

历史悠久的长沙以及周边有大量古墓,在此前的考古发现中,稍大一些的坟墓,九成以上都已遭遇盗掘。人们几乎不敢抱多大希望。

但惊喜最终出现:在距离白膏泥不到1米、离棺椁不到2米的地方,打了足有17米深的盗洞消失了——盗墓贼“功亏一篑”,以为自己遇到了疑冢,放弃了。

清理完厚厚的白膏泥之后,人们又足足挖走了上万斤木炭。被封存了两千多年的时间开始重新流逝,而所有重新露出的物件,最初都是新鲜的。

比如,嫩黄色崭新的竹席,每张竹席的角上都有一个墨书的“家”字。司马迁的《史记·三王世家》中有注云:“列侯称‘家’也。”这说明,墓主身份至少是列侯级的贵族。

一号墓的巨大木椁室(图据《马王堆汉墓》)

竹席下是巨大的“井”字形木结构椁室,掀开顶盖后,下方露出光亮如新的巨大木棺,木棺四边填满了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各种高级家具和服饰用品,无不精美异常。

更令人惊异的是陪葬的食物。

当考古队打开一个陶罐时,发现里面装着杨梅,颜色还是紫红色的,果肉丰满,带着青绿色的果柄,看起来十分新鲜。有人禁不住尝了一口,当然已经毫无酸甜的味道了,还有些苦涩。

刚从陶罐中取出的“千年杨梅”(图据《马王堆汉墓》)

令人惋惜的是,因为打开陶罐后外界空气进入,杨梅的果肉很快从果核上脱落,颜色也迅速变暗。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揭开一只云纹漆鼎的时候:里面本来有半鼎浸泡在液体中的莲藕片,刚发现的时候呈乳白色、孔眼清晰,但在接触空气后,鼎中的藕片不断减少。等运到博物馆再看时,藕片已全部融化消失。

云纹漆鼎

椁室清理完毕后,余下的工作就是打开墓主之棺了。最外面是黑漆木棺,然后是黑地彩绘漆棺,里面还有一副朱地彩绘漆棺,最里面则是一幅精致的“羽衣棺(也称锦饰漆棺)”——以素绢作底,绒绣绲边,先用粘有黑色羽毛的绢条贴成菱形,再于空白处贴上金色的羽毛。

朱地彩绘漆棺

给最内层的棺体贴上“羽衣”,寓意是祝愿死者“羽化登仙”。那幅著名的“T”形彩绘帛画,就平摊在这件羽衣棺上,画面主题是“引魂升天”,分“天界”“人间”“地下”三部分,线条造型生动,画面瑰丽奇谲。

打开20层重重包裹的华美被服后,辛追夫人的尸身终于显露出来:眼睑上的睫毛清晰可见,耳内的薄膜依然完成,脚趾的趾纹和皮肤上的毛孔清晰可见,四肢也可以自如弯曲。后来给她注射防腐剂的时候,可见肌肉随之鼓起,然后逐渐扩散,和给活人注射没有两样。

黑地彩绘漆棺

这湿润的肉身因此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分类“马王堆鲜尸”,和木乃伊、干尸、泥炭鞣尸和尸蜡等并列。

令考古人员遗憾的是:因为没有经验,未能在第一时间收集棺内浸泡尸身的液体。开棺后不久,原本透明的液体就腐败变质了。直到今天,这些液体是当年就配制好的“防腐液”还是在漫长时间中尸体水解与水蒸气渐渐积累而成的,仍有争议。

事实上,就连辛追夫人的名字也有过争议——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的三位学者曾在2019年联合发文《马王堆一号汉墓所谓“妾辛追”印辩正》,提出“辛”和“追”应该是同一个字的两部分,这个字应该是“避”字。

朱红色菱形纹罗丝绵袍

不过,这一意见并未被业界接受,在公众的心目中,辛追夫人的名字也已经和她的尸身一样定了型。

1973年11月,考古人员接着开始发掘已经遭到破坏的三号墓,并且在封存棺椁的白膏泥中发现了碧绿的叶片。可惜,一遇见空气,叶片就迅速变黄发黑了。

因为一号墓带来的希望,人们期盼着能再看到一具栩栩如生的鲜尸,并且提前准备了真空汞,打算第一时间抽取棺中液体。遗憾的是,椁室内的三层馆材都有裂缝,封闭也不够严密,尸骨早已腐朽。

紧接着,人们又一鼓作气发掘了同样遭到过严重盗掘的二号墓,椁室同样已严重腐朽,仅存几层底板。但仍清理出数百件珍贵文物,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三枚印章,证明了墓主人为西汉长沙国的丞相:轪侯利苍。

根据墓中的随葬品尤其是遣策记录,可知轪侯利苍一家,在当时的整个西汉,都是数一数二的超级富豪。那么,他们究竟有多富有呢?

就从陪葬的大量精美漆器来说,绝非一般富裕人家可比。根据《史记》记载,汉代的一千件漆器便价值百万钱,而轪侯家用来陪葬的漆器就多达700余件。那么足以想见,他们拥有的漆器有多少。

辛追墓出土的婢女木俑

另一个参考指标是出土的大量木俑,这些木俑是轪侯家奴婢的替身。汉代的奴婢可以买卖,据居延汉简记载“小奴二人,值三万;大婢一人,值二万”,根据利豨墓中遣策记录的856名奴婢数量来计算,光是这一项,就价值数千万钱。

此外,还有价值数千万钱的车马、近千万钱的锦绣丝绸,以及大量金钱、珠宝、良田与住宅。

著名的“非衣”帛画

西汉政府规定,家财不满5000钱的,算作穷人,可以领取国家的救济金;家财不满2万钱的,政府免征一切税收;家财达到10万钱的,就是中产之家;家财达到100万钱的,就是富翁;家财在1000万钱以上的,是大富翁;数千万钱的则是巨富。

而轪侯家财产或达亿钱级,是毫无疑问的超级富翁。

汉初长沙国,在几位异姓王的封国之中算是势力较小的一个,但利苍作为刘邦的心腹,是中央政府派来的代表,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代爵位有20个等级,最高的是二十级:列侯。当时全国列侯有180多人,利苍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汉初中央派去诸侯国的丞相,不仅地位崇高,且俸禄丰厚。汉代的官职有20多级,汉初的王国丞相处于第三级,月俸2万钱。当时黄金一斤值万钱,所以利苍的年薪高达12斤黄金。

利豨墓出土的帛画《车马仪仗图》

这还只是俸禄,不算轪侯的封地田产等大宗收入。

身为第一任轪侯的夫人和第二任轪侯的母亲,辛追不仅生前过着无比尊荣的生活,甚至连葬制都超过了列侯的规格:她的丈夫和儿子都是三棺一椁,只有她是四棺一椁。

湖南博物院今年5月发布的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

她显然十分留恋这富足享受的生活,为此也服下了不少“仙丹”——对其尸体的解剖和化验证实:她的某些身体组织中铅、汞、砷等重金属的含量均超过正常标准数十乃至数百倍,而这也无意中起到了加强尸体防腐的作用。

如果辛追夫人死后有知,她是否满意自己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了“长生不老”?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苏静 图据湖南博物院官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