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15日消息,随着IPO市场节奏的收紧,部分原本寻求IPO的企业开始转变策略,纷纷探索并购路径,以期通过曲线方式实现上市目标。这一趋势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逐渐显现。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7家上市公司首次对外披露了收购拟IPO企业控制权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在这7家被收购的拟IPO企业中,有6家公司主动撤回了IPO申请,另有1家公司则因批文失效而未能成功上市。这一现象反映出,在IPO道路受阻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被上市公司收购的方式来实现资本化。
据ITBEAR了解,在IPO审核趋严和监管层支持并购重组的政策背景下,拟IPO企业转向被上市公司收购的案例有望迎来新的高峰。这一趋势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上市路径选择,也进一步活跃了并购重组市场。
以通威股份为例,该公司近期宣布拟通过增资和协议收购的方式,收购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交易对价不超过50亿元。若交易完成,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润阳股份作为一家在高效太阳能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领域具有显著实力的企业,此次选择被通威股份收购,无疑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润阳股份并非个例,今年7月,永达股份也宣布计划收购江苏金源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份。金源装备在多次尝试IPO未果后,最终选择了被上市公司并购的路径。这些案例表明,在IPO节奏放缓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来实现资本化。
资深投行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并购同业公司是常见的市场行为。在IPO节奏放缓和并购重组政策利好的双重作用下,拟IPO企业被上市公司收购的案例有望进一步增加。这一趋势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资本化目标,也有助于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从今年的并购案例来看,上市公司收购拟上市公司的股权主要出于产业协同的目的。例如,硅宝科技已完成对江苏嘉好热熔胶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旨在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布局和拓展业务领域。然而,并非所有并购都能如愿以偿,如登云股份拟并购速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计划就以失败告终,显示出跨界并购面临的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的并购重组交易日趋理性,产业逻辑特征日渐明显。上市公司基于产业发展的逻辑进行并购,有利于做大做强主业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他们也提醒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要注意风险管理、资源整合以及市场扩张的有序推进。
总体而言,在IPO节奏收紧和并购重组政策利好的背景下,拟IPO企业转向被上市公司收购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一趋势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上市路径选择,也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